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黮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ㄏㄟ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t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
解釋:
參見「黮闇」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桑葚熟成所現之黑色。段注本《說文解字.黑部》:「黮,桑葚之黑也。」

2. 深黑色。《文選.卷六.賦.左思.魏都賦》:「榱題黮𪒡,階𨺠嶙峋。」李善注引《聲類》:「黮,深黑色也。」宋.鄭俠《西塘集.卷九.醉翁行贈黎師醇》:「須知此翁頭白面黮而英心義氣,天地不得而銷鑠。」

3. 陰私。漢.揚雄《方言》卷一三:「黮、䵨,私也。」晉.郭璞.注:「皆冥闇,故為陰私也。」

4. 「黮闇」:不明貌。《莊子.齊物論》:「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宋.朱熹〈答謝成之〉:「所恨聞道旣晚,而行之不力,上無以悟主聽,下無以變時習,而使斯文蒙其黮闇。」

注音: ㄊ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