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亡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ㄊㄡˊ
  • 部首外筆畫 1
  • 總筆畫 3
  • 漢語拼音 [一]wú[二]wá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ˇㄖㄨˊ:「ㄙˇㄨㄤˊ」、「ㄕㄤㄨㄤˊ」、「ㄓㄣˋㄨㄤˊ」、「ㄐㄧㄚㄆㄛˋㄖㄣˊㄨㄤˊ」。
  2. ㄙˇㄑㄩˋ˙ㄉㄜㄖㄨˊ:「ㄨㄤˊㄈㄨˋ」、「ㄨㄤˊㄒㄩㄥ」、「ㄨㄟˋㄨㄤˊㄖㄣˊ」。
  3. ㄊㄠˊㄖㄨˊ:「ㄊㄠˊㄨㄤˊ」、「ㄌㄧㄡˊㄨㄤˊ」、「ㄨㄤˊㄇㄧㄥˋㄊㄨˊ」。
  4. ㄉㄧㄡㄉㄧㄠˋㄖㄨˊ:「ㄨㄤˊㄧㄤˊㄅㄨˇㄌㄠˊ」、「ㄑㄧˊㄌㄨˋㄨㄤˊㄧㄤˊ」。
  5. ㄒㄧㄠㄇㄧㄝˋㄖㄨˊ:「ㄇㄧㄝˋㄨㄤˊ」、「ㄨㄤˊㄍㄨㄛˊ」、「ㄔㄨㄣˊㄨㄤˊㄔˇㄏ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解釋:
  1. 死去。
    【例】死亡、陣亡、傷亡
  2. 逃跑。
    【例】流亡、逃亡
  3. 消滅。
    【例】亡國滅種
  4. 失去。
    【例】亡羊補牢
  5. 死去的。
    【例】亡父、亡兄、未亡人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沒有。同「無」。
    【例】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八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解釋:
[動]
1.逃跑。如:「流亡」、「逃亡」。《左傳.宣公二年》:「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2.失去。如:「亡羊補牢」。《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3.死去。如:「死亡」、「傷亡」。
4.消滅。如:「滅亡」、「敗亡」。《禮記.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5.外出不在。《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聊齋志異.卷一○.真生》:「明日,往投刺,適值其亡,凡三謁,皆不遇。」
6.忘記。通「忘」。漢.王充《論衡.語增》:「為長夜之飲,亡其甲子。」唐.戴叔倫〈南野〉詩:「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目。」
[形]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末所憤憤者,亡親墳壟未成。」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沒有。同「無」。《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唐.韓愈〈進學解〉:「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死、消失、滅絕。
  2. [[形] ] 過世的、死去的。
  3. [[名] ] 過世的人、死去的人。
  4. [[動] ] 逃跑。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