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務公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務公所為清末興學校、廢科舉後所設立之省教育行政機關。在科舉未廢前,省教育行政原由學政掌理;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廢科舉,各省學政遂改司考校學堂事務。同年八月上諭各省學校改隸學務大臣,不再屬禮部。三十一年,學部成立,各地學務日形繁重,學政已不能肆應;於是乃有裁撤學政,「設立提學使司提學使,以統轄全省地方學務」之議;其機關稱為學務公所。依據〔奏定各省學務官制辦事權限並勸學所章程〕,於每省設一學務公所,置提學使一員;提學使之下,分設總務、普通、專門、實業、會計、圖書六課,並另設議長一人,議紳四人。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因憲政偏查館之建議,學部又通咨各省將學務公所之六課,改稱為科;此制一直施行至清廷覆亡為止。
  民國成立,提學使司被撤,學務公所之名,亦由都督府之教育科,而省公署之教育司,演變至省政府教育廳,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承先啟後之地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務公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