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 教育百科
ˇ
ˋ
ˊ
ˋ
ˋ
ˋ
ˊ
ˇ
xiǎo zhàng zé shòu , dà zhàng zé zǒ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zhàng zé shòu , dà zhàng zé zǒu
解釋:
語本《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舊時認為子女受到父母懲罰時,輕打就忍受過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這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態度。《隋唐演義》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此不過謂一家父子之間,教訓督責,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杖加來,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貽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暫行逃避,所以說大杖則走。」也作「大杖則走,小杖則受」、「小受大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