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木琴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mù qí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ù qín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由若干長短不一的木條按音階編排而成。原分四排,現多為兩排。以小木槌擊奏,亦有在木片下裝設金屬共鳴管,發音更為嘹亮。為英語Xylophone的意譯。常用於獨奏或管弦樂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木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Xylophon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由幾組音高經過安排和調準的木條,依序排列製成有調的打擊樂器。木條繫掛在架上,用棒槌敲打發聲。現代交響樂團的木琴多為平放式,木琴原為東南亞和非洲土著所用之樂器。十四世紀傳至美洲後再加以改良。現代樂隊多採用之。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木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