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榕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ˋ
部 + 10 畫 = 14 ró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常綠喬木。氣根自支幹下垂入地,狀如馬尾。開紅花,果圓而小。常植為盆栽或行道樹。俗稱為「榕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óng
解釋:
  1. 植物名。桑科,常綠喬木。分枝極多,覆蓋面廣。樹枝上叢生氣根,狀如馬尾,長者下垂入地。葉橢圓呈倒卵形,表面深綠色。果實圓而小,似無花果。樹皮可入藥。產於福建、廣東等熱帶地區。材質較柔軟,可製木器。園藝上常作盆栽以供觀賞。繁殖容易且生長快速,常植為行道樹。 △榕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óng
解釋:
[名]
植物名。桑科,常綠喬木。分枝極多,覆蓋面廣。由枝出叢生氣根,狀如馬尾,長者下垂入地。葉橢圓呈倒卵形,表面深綠色。開紅花,果實圓而小,似無花果。樹皮可入藥。產於熱帶地區。材質較柔軟,可製木器。園藝上常作盆栽以觀賞。繁殖容易且生長快速,常植為行道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îng
又音: ts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木本植物。常綠喬木,葉成橢圓,深綠色。有氣根,有些長及地面,生於熱帶,高三、四丈,果實小。小株者可為觀賞盆栽,亦為常見的公園、行道樹。
同義詞: 榕仔
音讀: i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榕仔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