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猴鼓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ou Ku Wu
作者: 巫允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苗族傳統民間舞蹈。流傳於湖南省西部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據說該舞早年根據有人路經寺廟,曾見群猴在廟中偷吃供果,上竄下跳於供桌之上,樑柱之間,而碰響大鼓,在一陣驚恐騷亂後,又競相擊鼓嬉戲的情景而創作,流傳至今。是當地年節、喜慶時,由三人或多人模擬猴子各種習性與擊鼓姿態的男子表演性舞蹈。表演時,鼓架上置大鼓一面,由一名鼓手在鼓後負責擊鼓作樂,另一鼓面面朝舞者。舞者著猴裝,畫猴臉譜。一人扮演老猴,其餘為眾小猴。舞蹈動作多為:捉虱子、搔癢、偷桃、啃吃包穀、盪鞦韆、看鼓、試鼓、驚鼓、相互嬉戲等。擊鼓方式和技巧類似苗族《單人鼓舞》和《雙人鼓舞》。扮演猴子的舞者可以拳擊鼓,也可以槌擊鼓。整個鼓舞不但風趣、熱烈,具有一定的戲劇情節,而且技藝性極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猴鼓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