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gǔ
解釋:
  1. 一種曲藝。以韻文演唱故事,其間夾有說白,常有三弦、板鼓及響板伴奏。流行很廣,遍及全國。常與地區方言、曲調相結合,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山東大鼓。
  2. 樂器名:(1) 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兩面皆可打擊。演奏時,懸在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
    【例】他不斷的敲著大鼓,使舞龍舞獅的表演達到高潮。 ◎ (2) 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在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
    【例】隊員們一邊敲著掛在胸前的大鼓,一邊還要變換隊伍,真是非常辛苦。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大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gǔ
解釋:
1.一種曲藝。以韻文演唱故事,其間夾有說白,常有三弦、板鼓及響板伴奏。流行很廣,遍及全國。常與地區方言、曲調相結合,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山東大鼓」、「東北大鼓」。
2.樂器名:(1)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徑約一百公分,兩面皆可擊打。演奏時,懸在木製的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2)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直徑約四十公分。鼓槌以氈毛、毛片、布或皮革包紮而成。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於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大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大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ā-kó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打擊樂器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大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鼓類:
是中國打擊樂器中使用最頻繁的樂器,其大小只要兩面蒙皮直徑在一尺半以上的鼓都可以被稱為大鼓。形狀基本上呈桶狀,但又因地域、形狀、樂種的不同有建鼓、大堂鼓、獅鼓稱呼。演奏時將鼓置於木架上,用兩根較粗的木槌敲擊鼓心或鼓邊,演奏法有單擊、雙擊、悶擊、壓擊、搖擊、滾奏;可敲擊鼓面的中圈、外圈、鼓框皆可獲得很大音色變化。適合用於獨奏、器樂合奏、舞蹈伴奏、亦適合在傳統節日、迎賓禮司等場合使用。音色低沈寬濃,適合表現威武雄壯肅穆的音樂。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大鼓 相關客家語 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