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膠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ㄜˇㄧˇㄩㄥˋㄌㄞˊㄋㄧㄢˊㄏㄜˊㄑㄧˋㄨˋㄏㄨㄛˋㄕˊㄩㄥˋ˙ㄉㄜㄏㄨˊㄓㄨㄤˋㄨˋㄊㄧˇㄌㄞˊㄩㄢˊㄉㄨㄛㄨㄟˊㄓˊㄨˋㄈㄣㄇㄧˋㄏㄨㄛˋㄉㄨㄥˋㄨˋㄆㄧˊㄐㄧㄠˇㄠˊㄓˋㄦˊㄔㄥˊㄖㄨˊ:「ㄈㄚˇㄐㄧㄠ」、「鹿ㄌㄨˋㄐㄧㄠ」、「ㄕㄨˋㄐㄧㄠ」、「ㄨㄢˋㄋㄥˊㄐㄧㄠ」。
  2. ㄧㄡˇㄋㄧㄢˊㄒㄧㄥˋ˙ㄉㄜㄖㄨˊ:「ㄐㄧㄠㄅㄨˋ」、「ㄐㄧㄠㄓˇ」、「ㄐㄧㄠㄕㄨㄟˇ」。
  3. ㄩㄥˋㄒㄧㄤˋㄐㄧㄠㄓˋㄔㄥˊ˙ㄉㄜㄖㄨˊ:「ㄐㄧㄠㄒㄧㄝˊ」、「ㄐㄧㄠㄐㄩㄢˇ」、「ㄐㄧㄠㄋㄤˊ」。
  4. ㄋㄧㄢˊㄏㄜˊㄖㄨˊ:「ㄐㄧㄠㄏㄜˊ」、「ㄐㄧㄠㄓ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1. 可用以黏合器物或食用的稠狀液體。由人工合成、植物分泌或動物皮、角熬製而成。
    【例】髮膠、鹿膠、萬能膠
  2. 有黏性的。
    【例】膠布、膠紙、膠水
  3. 黏合。
    【例】膠著、膠柱鼓瑟
  4. 指橡膠。
    【例】膠鞋、膠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名]
1.可用以黏合器物的稠狀液體。多由植物分泌或動物皮、角熬製而成,也有經由人工合成的。某些可供食用。如:「鹿膠」、「龜膠」、「果膠」、「桃膠」、「杏膠」、「髮膠」、「萬能膠」。
2.橡膠或塑膠的簡稱。
3.姓。如商朝有膠鬲。
[動]
黏合。如:「膠合」。《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形]
1.有黏性的。如:「膠布」、「膠紙」、「膠水」。
2.牢固。《詩經.小雅.隰桑》:「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墨子.小取》:「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由植物分泌或動物皮、骨、角熬製而成的黏稠狀液體,也有經由人工合成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