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花浪蛇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花浪蛇
英文名: Amphiesma stolatum
描述:
花浪蛇是一種小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90公分,身體前半部黑色橫帶和兩側的黃色縱帶交錯形成鐵軌狀的花紋,於身體後段,黑色橫帶則逐漸變得不明顯,而兩條黃色縱帶則更為明顯。花浪蛇為卵生的蛇類,於春末到夏季間產卵,每窩可產下4到14枚卵。
分布:
花浪蛇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1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地區,以及馬祖和蘭嶼兩處離島地區。此外,中國南部地區、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以及中南半島均有分布。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mphiesma stolata (Linnaeus, 1758)
形態:
小型蛇,因相傳為土地公的兒子,俗稱上地公蛇;體色為灰褐色與黃褐色交雜,身體前半部有明顯的黑色橫紋,橫紋兩端各有1白色斑點,體背中央兩側各有1條黃白色縱紋延伸至尾部;背鱗列數為19列。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
生態習性:
分布於低海拔丘陵與平原的農墾地與草生地。原本是田野間極為常見的蛇類,因為農藥的污染,近年來數量已明顯減少。日行性,以昆蟲、蛙類為食。卵生,每窩可產卵10餘枚。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科:
黃頜蛇科(Family Colub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花浪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