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ㄧㄥˊㄌㄟˋ˙ㄉㄜㄧㄡˋㄔㄨㄥˊㄕㄣㄊㄧˇㄖㄡˊㄖㄨㄢˇㄧㄢˊㄙㄜˋㄨㄟˊㄏㄨㄤˊㄉㄨㄛㄕㄥㄩˊㄅㄨˋㄐㄧㄝˊㄐㄧㄥˋ˙ㄉㄜㄉㄧˋㄈㄤㄧˇㄈㄣˋㄊㄨˇㄉㄥˇㄧㄡˇㄐㄧㄨˋㄨㄟˊㄕ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蠅類的幼蟲。身體柔軟,顏色微黃。多生於不潔淨的地方,以糞土等有機物為食。
    【例】這塊肉都發臭、生蛆了,還不快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蠅類的幼蟲。身體柔軟,色白而長。多生活於不潔淨的地方,以糞土等有機物為食。
2.比喻讒言惡語。《紅樓夢》第五七回:「你這幾天還不乏,趁這會子不歇一歇,還嚼什麼蛆。」
3.酒面的浮沫。宋.歐陽修〈招許主客〉詩:「樓頭破鑑看將滿,甕面浮蛆撥已香。」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蝍蛆」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tsh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昆蟲名。蚊、蠅的幼蟲。身體柔軟,色白而長,多生活於不潔淨的地方。
  2. 蛆(水~)
同義詞: 屎礐仔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屎礐仔蟲 相關客家語 屎缸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