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作者: 吳裕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是多重比較法之一。此法由鄧肯(D.B. Duncan)在一九五一年提出,一九五五年作了改進;因用不同對的平均數之差與不同的臨界值最小顯著範圍(LSRα)比較,故得名。其檢定的步驟為:(1)將k組的平均數從大到小排列,按其順序列出對比組;(2)計算對比組的兩平均數之差;(3)按誤差均方MSw的自由度df和所檢定範圍內平均數的個數α查「多重比較中的Duncan表」得α水準的顯著性t分布的範圍SSRα;(4)按公式
  
  求最小顯著範圍,上式中n為樣本大小。每個差數只要超過了相應的LSRα,就被認為在某α水準上顯著。當各樣本大小不等時,
  
  上式中,nA和nB分別為第A組和第B組的樣本大小;(5)將對比組的兩個平均數之差與最小顯著範圍比較,若兩平均數差數大於最小顯著範圍,則可推論:此二平均數差異達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