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ˋㄐㄧㄣ˙ㄗㄏㄨㄛˋㄒㄧㄤˋㄖˋㄎㄨㄟˊ˙ㄉㄜㄧㄢˊㄙㄜˋㄙㄢㄩㄢˊㄙㄜˋㄖㄨˊ:「ㄇㄧˇㄏㄨㄤˊ」、「ㄒㄧㄥˋㄏㄨㄤˊ」、「ㄜˊㄏㄨㄤˊ」。
  2. ㄓˇㄇㄡˇㄒㄧㄝㄏㄨㄤˊㄧㄢˊㄙㄜ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ㄉㄢˋㄏㄨㄤˊ」、「ㄒㄧㄝˋㄏㄨㄤˊ」。
  3. ㄅㄧㄢˋㄔㄥˊㄏㄨㄤˊㄏㄜˊㄙㄜˋㄦˊㄎㄨㄨㄟㄖㄨˊ:「ㄕㄨˋㄧㄝˋㄉㄡㄏㄨㄤˊ˙ㄌㄜ。」
  4. ㄋㄟˋㄖㄨㄥˊㄩˇㄙㄜˋㄑㄧㄥˊㄧㄡˇㄍㄨㄢ˙ㄉㄜㄖㄨˊ:「ㄏㄨㄤˊㄙㄜˋㄕㄨㄎㄢ」、「ㄓㄜˋ˙ㄍㄜㄒㄧㄠˋㄏㄨㄚˋㄊㄞˋㄏㄨㄤˊ˙ㄌㄜ。」
  5. ㄏㄨㄤˊㄉㄧˋ˙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ㄏㄨㄤˊㄌㄠˇㄕㄨˋ」、「ㄧㄢˊㄏㄨㄤˊㄗˇㄙㄨㄣ」。
  6. ㄅㄨˋㄕㄡˇ
  7.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1. 一種似土地的顏色。為三原色之一。古來認為是種正色。
  2. 黃帝的簡稱。
    【例】炎黃子孫、黃老之術
  3. 象徵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
    【例】黃色小說、黃色笑話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名]
1.一種似土地的顏色,為三原色之一。《說文解字.黃部》:「黃,地之色也。」
2.黃帝的簡稱。如:「炎黃子孫」、「黃老之術」。
3.姓。如宋代有黃庭堅。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變黃而枯萎。《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黃,何日不行。」南朝宋.鮑照〈代白紵曲〉二首之一:「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2.北平方言。指事情、計畫不能成功或諾言不能實現。如:「這一筆生意八成要黃了。」、「他答應的事大概會黃。」
[形]
象徵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如:「黃色小說」、「黃色笑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顏色名。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
  2. [[動] ] 指稻麥或果子由生轉熟。
音讀: h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