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龍門石窟中舞姿圖 - 教育百科
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ung Mên Shih Ku Chung Wu Tzǔ T´u
作者: 曾瑞媛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代舞蹈遺跡。龍門石窟中舞姿圖,位於河南洛陽城南邊的龍門山石窟中。自北魏起人們就開始挖掘石窟雕刻,其中以唐代時的數量為最多,占總數之三分之二。石窟的內容是對天神的幻想,再將想像中的音樂舞蹈之神刻入壁中。舞姿圖的圖案以伎樂天及飛天為主;依照朝代不同,石窟的圖像特色有些不同,在北魏明帝時,以飛天仙女的舞者為例:有的飄浮在雲海中,有的由空中緩緩下降,手中持有笙、笛等樂器;而唐代雕刻的舞姿圖中,最明顯的不同處,則是舞者的下半身不再裹在長裙裡或雲海中,伎樂人雙腳凌空跳起,動作大且奔放,已可清楚的看見舞者的足部動作,這圖不僅將北方舞蹈之豪放風格表現無遺亦代表著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歌舞昇平的現象,足見龍門石窟是研究北魏時代和唐代時期樂舞的珍貴歷史遺跡。
參照: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龍門石窟中舞姿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