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標準文本編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xt Code (ISTC)
作者: 陳和琴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標準文本編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xt Code,簡稱ISTC),是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於2009年4月公布的一項國際標準(ISO 21047:2009)。ISTC是由集中式註冊系統編配給單一文字作品(textual work)獨一無二全域識別碼的國際標準,應用電腦識別,方便於版權的管理。文字作品(textual work)例如小說、短篇故事、戲劇、詩集、論文集、文章等等,往往會有一個或多個載體版本。不同於大部分識別作品而非特定載體版本的識別碼,藉由 ISTC,同一作品的不同載體版本(如平裝本、電影劇本、電子書)將可加以串連。為了連結同一作品之不同載體版本,一個 ISTC號由16個數字或字母所組成,每一個數字或字母代表一個16進位數字(阿拉伯數字 0-9,以及拉丁字母 A-F)。一個 ISTC號又可切分為以下部分:(1) 註冊元素(registration element):由註冊機構(registration agency)所給定,做為管理用途,由三個16進位數字所構成;(2)年份元素(year element):包含四位數字,代表該作品註冊ISTC號的年份(和作品產生或首次出版的年份無關);(3)作品元素(work element):由八個16進位數字所構成。在作品詮釋資料登錄到集中式的 ISTC 註冊系統、且確認為唯一作品時,由系統自動給定;(4)檢查碼(check digit):一位16進位數字,由 ISTC 註冊系統根據ISO/IEC 7064(以 MOD 16-3 方式計算)的計算方式自動產生。當要顯示 ISTC 碼時,須前導以「ISTC」,每個元素中間以空白或連字號隔開,例如:ISTC 0A9 2002 12B4A105 7 或 ISTC 0A9-2002-12B4A105-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09). ISO 21047:2009. Retrieved October 17, 2011, from http://www.iso.org/iso/catalogue_detail?csnumber=41603.卜小蝶主持(2009)。訂定e-ISBN 編碼標準(草案)規劃研究(國家圖書館委託辦理專案計畫結案報告)(頁39-4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09). ISO 21047:2009. Retrieved October 17, 2011, from http://www.iso.org/iso/catalogue_detail?csnumber=41603.卜小蝶主持(2009)。訂定e-ISBN 編碼標準(草案)規劃研究(國家圖書館委託辦理專案計畫結案報告)(頁39-4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標準文本編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