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裰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d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ó
解釋:
[動]
縫補破衣。《廣韻.入聲.末韻》:「裰,補綴破衣也。」
[名]
參見「直裰」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縫補破衣。《廣韻.入聲.末韻》:「裰,補裰破衣也。」《集韻.入聲.末韻》:「裰,補也。」《字彙.衣部》:「裰,補裰破衣裳也。」

2. 「直裰」:本指古代之家居常服。後多指僧、道或士子之服。《水滸傳》第九回:「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輪起來打兩個公人。」《三遂平妖傳》第一二回:「晚齋後,只見園公引著院子到來,氈包內取出新布直裰一件,新布夾被一條。」《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亦稱為「直襬」、「直身」。

注音: ㄉ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