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廱 - 教育百科
  • 部首 广ㄧㄢˇ
  • 部首外筆畫 18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yō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ōng
解釋:
[形]
和諧。《玉篇.广部》:「廱,和也。」《禮記.王制》:「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漢.鄭玄.注:「廱,和也。」
[動]
阻塞。通「壅」。《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成公五年『夏,梁山崩』。穀梁傳曰廱河三日不流。」《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置列汧、隴,廱偃西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天子鄉飲酒處。《說文解字.广部》:「天子饗飲辟廱。」也作「辟雍」。

2. 古天子學宮。《廣雅.釋官》:「廱,官也。」清.王念孫《廣雅疏證.釋官》:「謂官舍也。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詩經.大雅.靈臺》:「於論鼓鍾,於樂辟廱。」《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安漢公奏立明堂、辟廱。」

3. 和諧。《玉篇.广部》:「廱,和也。」《禮記.王制》:「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

4. 阻塞。通「壅」。《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成公五年『夏,梁山崩』。穀梁傳曰廱河三日不流。」《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上.杜篤》:「置列汧、隴,廱偃西戎。」

注音: ㄩ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