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車書會同之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ü Shu Hui T´ung Chih Wu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明朝燕樂舞蹈。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西元1370)定朝會宴饗之制。制定文舞,名《車書會同之舞》,以象文德致太平之意。舞師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之南,北向立,是日用九奏三舞(文舞、武舞、四夷舞)於第一次進膳時,第八奏,奏《鳳凰吟》之樂,舞《車書會同之舞》,舞曲名《泰階平》。文舞士三十二人,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四行,每行八人。舞時作進退舒徐揖讓升降之狀。《泰階平舞辭》:「乾坤清寧,治功告成。武定禍亂,文致太平。郊則致其禮,廟則盡其成……」。明成祖朱棣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更定燕樂仍沿用此舞,舞詞有所改動。
參照:
《明史.樂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車書會同之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