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甯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ㄥ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níngnì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ìng
解釋:
[名]
姓。如周代有甯越。
注音:
漢語拼音: níng
解釋:
[動]
願、盼望。通「寧」。《說文解字.用部》:「甯,所願也。」如:「甯可」、「甯願」。《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穰穰復正直往甯。」唐.顏師古.注:「甯,願也。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ㄋㄧㄥˊ
1. 願、盼望。通「寧」。如:「甯可」、「甯願」。《說文解字.用部》:「甯,所願也。」《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穰穰復正直往甯。」唐.顏師古.注:「甯,願也。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醒世姻緣》第一四回:「有酒時,甯可零碎與他們吃,若吃醉了,或是火燭,或是反了獄,事就大不好了!」
2. 安寧。《朱子語類.卷一四.大學一.經上》:「定而靜,便如人既不用求其所失,自爾甯靜。」《醒世姻緣》第九九回:「本官不能齊家,致妻妾時常毒打辱罵,與刑廳相鄰,致本廳住居不甯。」
㈡ㄋㄧㄥˋ
姓。如周代有甯越。《集韻.去聲.徑韻》:「甯,……亦姓也。」
注音: ㈠ㄋㄧㄥˊ ㈡ㄋ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