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距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ㄍㄜˊ˙ㄉㄜㄔㄤˊㄉㄨˋㄖㄨˊ:「ㄔㄚㄐㄩˋ」、「ㄐㄧㄢㄐㄩˋ」、「ㄏㄤˊㄐㄩˋ」。
  2. ㄒㄧㄤㄌㄧˊㄒㄧㄤㄍㄜˊㄖㄨˊ:「ㄨㄛˇㄐㄧㄚㄐㄩˋㄕˋㄔㄤˇㄩㄝㄨˇㄅㄞˇㄍㄨㄥㄔ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公雞、雄雉等腳爪後上方突出像腳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質,打鬥時可做武器 。
    【例】雞距
  2. 相隔的長度。
    【例】行距、間距、焦距
  3. 相隔、相離。
    【例】我家距學校約五百公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公雞、雄雉等腳上蹠骨後上方突出像腳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質,打鬥時可做武器。《說文解字.足部》:「距,雞距也。」三國魏.應瑒〈鬥雞〉詩:「雙距解長紲,飛踊超敵倫。」
2.爪。《文選.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
3.相隔的長度。如:「行距」、「間距」、「距離」。
[動]
1.相隔、相離。《列子.湯問》:「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
2.至、到。《書經.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九》:「連軫距阡陌,子母相拘帶。」
3.抗、違。通「拒」。《詩經.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墨子.公輸》:「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形]
大。通「巨」。《淮南子.氾論》:「體大者節疏,蹠距者舉遠。」《續漢書志.第七.祭祀志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ī/k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