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焮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ㄏㄨㄛ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xì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
解釋:
[名]
火氣。《廣韻.去聲.焮韻》:「焮,火氣。」
[動]
炙、燒。唐.杜甫〈火〉詩:「勢欲焚崑崙,火彌焮洲渚。」宋.范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瘴風如火焮,嵐月似煙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火氣。《廣韻.去聲.焮韻》:「焮,火氣。」

2. 炙、燒。《玉篇.火部》:「焮,炙也。」唐.杜甫〈火〉詩:「勢欲焚崑崙,火彌焮洲渚。」宋.范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瘴風如火焮,嵐月似煙昏。」

3. 熾盛。晉.郭璞〈答賈九州愁〉:「亂離方焮,憂虞匪歇。」清.王士禎〈毅孟公神道碑銘〉:「秦川既寧,河西復焮。」

4. 發炎腫痛。明.周履靖《夷門廣牘.怪痾單》:「一人患腦疽,面目腫閉,頭焮如斗。」清.吳謙《御纂醫宗金鑑.卷三八.編輯傷寒心法要訣.傷寒附法.連翹敗毒散》:「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焮紅痛可除。」

注音: ㄒ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