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諕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解釋:
  1. 欺瞞、欺騙。
    【例】瞞神諕鬼
  2. 恐嚇、使人害怕。同「唬」、「嚇」。
    【例】別諕我,我可是吃軟不吃硬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解釋:
[動]
1.欺瞞、欺騙。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八齣:「則道畫幀兒怎放的個人迴避?做的事瞞神諕鬼。」
2.恐嚇、使人害怕。同「唬」、「嚇」。如:「別諕我,我可是吃軟不吃硬的!」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諕的他半晌只茫然,又無那八棒十枷罪,止不過三交兩句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ㄠˊ

哭號、喊叫。《說文解字.言部》:「諕,號也。」

㈡ㄒㄧㄚˋ

1. 欺瞞、欺騙。《玉篇.言部》:「諕,誑也。」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八齣:「則道畫幀兒怎放的個人迴避?做的事瞞神諕鬼。」清.高紹陳〈永清庚辛記略〉:「此理所當然,何得以為誑諕。」

2. 恐嚇、使人害怕。同「嚇」。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諕的他半晌只茫然,又無那八棒十枷罪,止不過三交兩句言。」《西遊記》第六七回:「這呆子就諕矮了三寸。」

注音: ㈠ㄏㄠˊ ㈡ㄒ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