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琬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wǎ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解釋:
  1. 一種上端渾圓的圭。
    【例】琬圭、琬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解釋:
參見「琬圭」、「琬琰」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琬圭」:無鋒芒之圭。《說文解字.玉部》:「琬,圭有琬者。」《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

2.「琬琰」:

 ⑴ 琬圭及琰圭。泛指美玉。《書經.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楚辭.屈原.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⑵ 比喻君子之德性。《南史.卷三九.列傳.劉勔》:「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注音: 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