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楎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hú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n
解釋:
[名]
懸掛衣服的架子。《禮記.內則》:「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於夫之楎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ㄟ

1. 三爪犁,施用於播種之農具。《說文解字.木部》:「楎,六叉犁。」清.段玉裁.注:「許云『六爪犁』者,謂為三爪犁者二,而二牛並行,如人耦耕也。……其上為樓,貯穀下種,故亦名三腳耬,今陝、甘人用之。」

2. 犁上曲木。《說文解字.木部》:「楎,……一曰犁上曲木,犁轅。」《玉篇.木部》:「楎,犁轅頭也。」《廣韻.平聲.微韻》:「楎,犁頭也。」

3. 懸掛衣服之木架。《禮記.內則》:「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於夫之楎椸。」《清史稿.卷八六.禮志五》:「並設床榻、衾枕、楎椸、帷幔。」

㈡ㄏㄨㄣˊ,ㄏㄨㄟ之又音。

注音: ㈠ㄏㄨㄟ ㈡(又音)ㄏㄨ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