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茳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jiā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g
解釋:
參見「茳芏」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茳蘺」:蘼蕪之別名。《龍龕手鑑.草部》:「茳蘺,蘼蕪也。」《玉篇.艸部》:「茳,茳蘺,香草也。」《廣韻.平聲.江韻》:「茳,茳蘺,香草。」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茳蘺蘼蕪,諸柘巴苴。」元.王逢〈簡林叔大都事〉詩:「茳蘺草變鯨波落,苜蓿花開鴈塞寒。」亦作「江蘺」。

2. 「茳芏」: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春發莖葉,後抽出深綠色三稜地上莖,葉退化為鱗片狀,環抱於莖的下方。夏秋間開綠褐色小花。莖可織席。清.徐珂《清稗類鈔.植物類.茳芏》:「茳芏為多年生草,植於水田,春發莖、葉,莖高四五尺,三稜形,為織席之原料。夏秋之間,莖端開小花,綠褐色。」

注音: ㄐㄧ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