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栩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ㄥㄉㄨㄥ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ㄒㄩˇㄒㄩˇㄖㄨˊ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歡暢、生動的樣子。
    【例】栩然、栩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櫟的別名。參見「櫟」條。
[形]
參見「栩栩」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櫟」之別名。殼斗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灰色,皮孔隆起。葉狹長,互生,邊緣鋸齒粗大。果實橢圓而端尖。種子可食,木材不適建築用。《說文解字.木部》:「栩,柔也。」清.段玉裁.注:「陸機曰:『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

2. 「栩栩」:貌態逼真,具生命力。《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負曝閑談》第二一回:「雕刻就的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無不栩栩如生。」

3. 姓。 如漢代有栩丹。

注音: ㄒ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