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冕眶燈魚 - 教育百科
冠 | |
冕 | |
眶 | |
燈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冠冕眶燈魚 |
英文名: | Diaphus diademophilus |
描述: 背鰭 14;臀鰭 15;胸鰭 12;腹鰭 8;尾鰭 19。側線鱗 38。鰓耙 21 ( 7+1+13)。 體中等高,側扁;頭部稍大。吻鈍尖。尾柄短。眼較大。口裂大,上頜骨後部不擴大,末端超過眼眶後緣。兩頜和腭骨為尖銳小齒帶,犁骨和中翼骨具小齒齒叢。腮蓋後緣中部尖,上部凹形,左右腮膜分離,且不與峽部相連。體被圓麟,側線完全。背鰭1個,起於腹鰭基的後上方;臀鰭起於背鰭末端的下方,背、臀鰭基長幾相等;脂鰭位於臀鰭末端上方;胸鰭基位低,鰭條短;腹鰭離胸鰭基較臀鰭基近,鰭條超過臀鰭起點;尾鰭分叉。甲醛液浸標本呈褐色,頭部散布黑色色素斑點。 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而圓 ,指向前方;鼻部腹位發光器(Vn)小圓形,幼魚時和Dn大小差別不大,成體雌魚較Dn稍大,位於水晶體中後方的眼眶腹緣線上,成體雄魚Dn與鼻囊大小幾相等,其背方向眼眶內突出呈三角形,Dn和Vn間為黑色色素膜相隔;鰓蓋位發光器(Op)2個, Op1不明顯,在口角後方;鰓被架位發光器 (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 離胸鰭基較側線頗近,約在側線和胸鰭間下1/3處,其後下發光鱗較 PLO稍長;胸鰭下方發光器 (PVO)2 呈斜線排列;胸部發光器(PO)5個, PO4位置升高至胸鰭基下端水平位置;腹鰭上方發光器 (VLO)位於側線和腹鰭基間,稍近後者;腹部發光器(VO)5個, VO2和 VO3位置逐漸升高至和 VO1成斜線排列;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幾成一斜直線排列 ,SAO1在 VO5的後方 ,SAO2靠近 SAO1, SAO3位於臀鰭起點後上方,離側線約2倍 SAO直徑處;臀前部發光器(AOa)6個, AOa1位置不升高, AOa6位置稍升高;體後側發光器 (Pol)在側線下方1.5倍Pol直徑處;臀後部發光器(AOp)4個,均在臀鰭末端後上方;尾前發光器 (Prc)4個,前面2個Prc水平狀 ,後2個位置升高,Prc4在側線下方2倍Prc直徑處。 |
|
分布: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