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鴒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1. →鶺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參見「鶺鴒」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ī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鴒,「鶺鴒」,鳥名。亦單用。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頭黑,前額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長。因其鳴則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亦稱為「雪姑」。築巢於水濱石隙間,以昆蟲為食。或稱為「脊令」、「連錢」。《北齊書.卷二九.列傳.李渾》:「鴒有六翮,飛則沖天。」唐.李商隱〈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袞文〉:「原鴒奕奕,沼雁馴馴。」

注音: ㄌ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