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氣懸膠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erosol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大氣圈的對流層(troposphere)中,有無數多的微小塵埃粒子,因為這些微粒非常小而且又輕,所以可以一直懸浮在空中,因而稱其為氣懸膠體。
  大氣中氣懸膠體的主要來源有:都市污染、工業污染、森林火災、海水擊濺作用、農業活動、風蝕作用、流星和殞石的摩擦燃燒、及火山噴發作用等。
  氣懸膠體可做為凝結核(condensation nuclei),有助於形成雲或霧。大氣中氣懸膠體的多寡會影響能見度(visibility)和太陽輻射的入射量。氣懸膠體對太陽還具有散射作用(scattering),因為散射最強的是紅光,所以在日出及夕陽時刻,若天空多氣懸膠體較多,天空即呈現艷麗的紅色彩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氣懸膠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