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ǎ dù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法度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fǎ dù |
|
解釋:
1.法律和制度。《書經.大禹謨》:「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三國演義》第九七回:「魏國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國恩,但有死而已。」 2.典型、模範。《管子.中匡》:「今言仁義,則必以三王為法度。」 3.法式。《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孔明曰:『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必然倣我法度,一樣製造。那時我又有計策。』」 4.方法。《水滸傳》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們大笑一場。」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韓熙載看他一言一動,略有纖毫破綻,便報與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法度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法子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法度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huat-tōo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法度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