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信條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xìn tiá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 tiáo
解釋:
  1. 共同信守的準則。
    【例】日行一善是童子軍的基本信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信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 tiáo
解釋:
共同信守的準則。如:「為環保盡分心力,是他們社團的主要信條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信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eed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信條」原是一個宗教名詞。在基督教中,信條指一套有系統且富權威的陳述,其內容是信徒所應相信的基本信念。如使徒信條(the Apostles' Creed)的內容即是耶穌的十二門徒所持有的宗教信念,如相信全能的上帝、耶穌是上帝之子、由聖母童貞瑪麗亞(the Virgin Mary)所生、死後三天復活、最後審判日時會審判所有復活起來的人等。
  在基督教的儀式中,信條是在信徒受洗時所要表白的宗教信念。在很多的宗教儀式中,信條的宣讀也是其中的一步驟。
  在政治活動中,某些政治信念為人所深信且不加懷疑者,可稱之為「政治信條」。引申以後,這個字也用於專業性的信念中,如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即有〔我的教育信條〕(My Educational Creed)。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信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