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然大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áng rán dà w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龐然大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áng rán dà wù |
解釋:
體積巨大的東西。《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龐然大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龐然,巨大的樣子。「龐然大物」指體積巨大的東西。語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黔驢技窮」 |
|
典故說明:
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唐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曾寫過許多以動物作為主角的寓言,〈黔之驢〉便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一篇。內容描述貴州原本沒有驢子,但有多事的人用船將驢子載到了這裡,卻發現沒有任何用處,因此棄養在山下。山林中的老虎第一次見到驢子,覺得牠體形龐大,便將驢子當作了神,只敢躲在林中遠處偷看。之後老虎謹慎地接近,來回試探幾次,才發現這隻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其他本領,於是就撲上去將牠咬死。後來原文中的「龐然大物」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體積巨大的東西。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體積巨大的東西。 例句
|
|
書證:
01.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源)
02.《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03.清.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初編.卷一.犬婿》:「家無丈夫,只一犬,獰毛獅尾,豺口狼牙,龐然大物也。」
04.清.魏裔介〈靈石吟序〉:「若此龐然大物,重過千鈞,非鬼輸神運不能雕琢其形容,豈斷梗枯蓬所可彷彿其體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