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北京市盲童學校(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北京市盲童學校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盲童學校,其前身即瞽叟通文館,為蘇格蘭長老會牧師穆恩(William Moon)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在北京東城甘雨胡同所創。穆恩牧師創辦此館的目的是招收社會盲童學習文化和勞動技能,傳播宗教。該館按照布雷爾(Louis Braille)盲字符號編成四百零八個漢語拼音符號,從而創立了中國盲字數字符號「瞽手通文」(亦稱「康熙盲字」)。民國九年(1920)瞽叟通文館成立董事會,之後遷往北京西郊八里莊,改名為啟明瞽目院。抗日戰爭期間一度停辦,後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復校。一九五四年改稱北京市盲童學校。又於一九八七年更名為北京市盲人學校,除設有小學、初中班外,還開設了按摩職業訓練班,並附設按摩實習診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北京市盲童學校(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