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儃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ㄖㄣˊ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tǎnchánsh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參見「儃佪」條。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
解釋:
[形]
參見「儃儃」條。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n
解釋:
同「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ㄔㄢˊ
「儃佪」:徘徊不前。《說文解字.人部》:「儃,儃何也。」清.段玉裁.注:「未聞。假令訓為儋何,則又不當析廁於此。或當作儃回。」《楚辭.屈原.九章.涉江》:「入漵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或作「儃回」。

㈡ㄊㄢˇ
「儃儃」:悠閒貌。《莊子.田子方》:「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唐.成玄英.疏:「儃儃,寬閒之貌也。」

㈢ㄕㄢˋ
同「禪」。漢.揚雄《法言.問明》:「允哲堯儃舜之重,則不輕於由矣。」

注音: ㈠ㄔㄢˊ ㈡ㄊㄢˇ ㈢ㄕ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