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道德冒險假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thical-Risk Hypothesis
作者: 王俊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道德冒險假說」是解釋兒童反道德行為的一種理論。處於他律階段的兒童,常以可能遭受懲罰的機率,來決定是否做出一個行為。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道德行為是由有意義的學習產生,兒童的認知能力可以決定行為的方向,並且預知行為的可能結果。一項道德行為是由內在認知過程與外在環境共同塑造;假如社會環境中缺乏明確的獎懲標準、或無法有效執行該獎懲標準、或道德標準過高、或存有雙重道德標準(如父母未能遵守其為兒童所訂下的規則)等道德例外時,均會減低兒童遵守道德規範的意願,而增強其反道德行為而逃避懲罰的投機心理。兒童在自由的狀態中,不願遵守已知的道德規範,而會預先衡量可能遭受懲罰的可能性,以決定是否進行該項行為;遭受懲罰的可能性愈高,違犯道德的行為則愈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道德冒險假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