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瑞雪尼可夫,米凱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yshnikov, Mikhail Nikolaievich (1948-)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裔美籍芭蕾巨星、編舞家與藝術總監。他生於俄國里加(Riga),自幼進列寧格勒舞蹈學校,受教於普式金(Pushkin);於1966年正式加入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傑出的舞藝使其成為該團最優異的獨舞者之一。名編舞者傑寇遜(Jacobson)特為其編製獨舞《威斯崔》(Vestris)。1970年在瑟給耶夫(Sergeyev)的《哈姆雷特》(Hamlet)舞劇演出主角,翌年又在卡瑟吉娜(kassatkina)及瓦西里奧夫(Vassiliov)的《創世記》(Creation of the World)中演出亞當(Adam)一角。為期待演出更多的現代芭蕾作品,1974年與蘇聯舞團出國演出時投奔自由,留居加拿大。此後曾參加若干舞團,例如: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英國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與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與寇克蘭(Kirkland)及其它舞者攜手演出。巴氏在多齣舞劇中創造其著名的角色;包括巴蘭欽(Balanchine)的《主題與變奏》(Theme and Varieations)、巴特勒(Butler)的《米蒂亞》(Media)、奴麥爾(Neumeier)之《哈姆雷特的聯想》(Hamlet Connetctions, 1976)、阿胥頓(Ashton)的《狂想曲》(Rhapsody, 1980)等。其間並於1977-78年間分別擔任舞劇《胡桃鉗》(The Nutcracker)及《唐吉訶德》(Don Quixote)的編舞者兼製作人。接著在1980年曾擔任電影《轉捩點》(Turning Point)以及電視節目《百老匯芭蕾》(Ballet on Broadway)之主角;1978年秋天,任美國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巴氏曾在1966年及1969年分別獲得蘇聯頒贈的金質獎章,1978年獲美國舞蹈雜誌獎。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瑞雪尼可夫,米凱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