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影性動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adow Movements
作者: 盧玉珍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拉邦指的是如臉部與手的抽搐等細微動作,雖無意念表達的價值,卻隱含暗示性(1950/1971:12)。其實這種抽搐現象已證實與腦部病變有關,而且已有藥物可以控制其抽搐的程度。不過影性動作的說法,並未因之而無效,常見的抖腿動作即為一例。另外,在《動作的語言》(1939/1974)一書中,拉邦指出:「身體之內與外,各具有一痕跡形式,其關係有如光與影之互補。潛藏的痕跡形式即為影性形式。」(91)此處,心理大師容格(Carl Jung, 1875-1961)所提及『影性形式』(Shadow Forms)與無意識(Unconsciousness)相關的論點,對同時代的拉邦之影響,可謂不言而喻了。
參照: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 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 Rudolf von Laban & F. C. Lawrence《Effort》1974、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Jean Newlove《Laban for Actors and Dancers》1993、Marion North《Personality Assessment through Movement》197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影性動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