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動作記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tor Memory, Movement Memor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動作記憶,是指運動技巧(運動技能、舞蹈)及工具使用(彈琴、打字、駕駛)等重複動作技能之記憶。動作記憶在進行操作時並非意識的,而是習慣化及自動化的反應。
  動作技能之表現,不但是多個動作需要適當配合,也是知覺和動作的適當配合。知覺歷程參與動作表現的程度與動作的熟練度成反比,但與動作技能的複雜程度成正比,亦即動作技能愈簡單愈熟練,意識知覺的成分愈少。
  費茲(P. Fitts)對技能學習之研究,認為要經歷三個階段。(1)認知期:在技能學習初期,應對動作技能的性質、要點、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解與分析;(2)定位期:動作技能因多次模仿、練習、校正而趨於固定,亦即一連串的動作技能成為固定不變的行為反應組型;(3)自動期:亦即操作動作成為連鎖的自動化及習慣化反應,此時是得心應手,出神入化,迅速精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動作記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