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區別係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scrimination Coefficient
作者: 陳麗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某一特定群體的歧視,是一種避免與該群體成員進行經濟交易的意念,而該交易認知總成本與名目成本間的差異,即為交易的心理成本。歧視者為了避免此一交易,寧願喪失某些收益。歧視的意念愈大,心理成本也愈大,因而為避免與該交易所願意喪失的收益金額也就愈大。原則上,區別係數即定義為交易認知總成本與其名目成本間的比例差異,用來衡量個人歧視偏向的程度。
  經濟學家貝克爾(G.S. Becker)認為,在經濟代理人區別係數既定分配下,競爭力量有改善代理人對所得差異歧視偏向的效果。因為在競爭的情況下,相對於具較高區別係數的雇主,具較小區別係數的雇主將可進行擴充,此乃因後者的心理成本較前者低,所須放棄的收益較少之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區別係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