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庬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广ㄧㄢ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pángmángmě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ěng
解釋:
[形]
混沌不分的樣子。如:「庬澒」。
注音:
漢語拼音: máng
解釋:
[形]
豐厚。通「厖」。《詩經.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庬,何天之龍。」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解釋:
[形]
大。通「厖」、「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ㄥˇ

混沌不清貌。《集韻.上聲.董韻》:「庬,庬澒,未分之象,通作濛。」漢.張衡〈思玄賦〉:「踰庬鴻於宕冥兮,貫倒景而高厲。」

㈡ㄇㄤˊ

1.大。同「厖」。《四聲篇海.广部》:「庬,大也。」

2.厚重。同「厖」。《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心純庬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宋.洪興祖.補注:「庬,厚也。」

3.色雜不純。通「尨」。宋.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卷四.周紀二.惠王》:「以庬衣純,而玦之以金銑者,寒之甚矣,胡可恃也。」

⇒作「」形時,為@B00281

㈢ㄆㄤˊ,ㄇㄤˊ之又音。

⇒作「」形時,為@B00281

注音: ㈠ㄇㄥˇ ㈡ㄇㄤˊ ㈢(又音)ㄆ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