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最大對比原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inciple of Maximum Contrast
作者: 陳長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每當觀察到或回想到人、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質時,就會聯想到與該特質有關但性質相反的另一特質。例如,看到美就想到醜,看到大就想到小,看到白就想到黑。此種心理傾向稱為對比原理。利用對比的原理,把兩種性質不相同的刺激在空間上並列,或是在時間上連續出現,可使受試者感到兩者在性質上有相當明顯的差別。如果把這種明顯的差異性擴展到最大,即屬最大對比原理。
  對比現象有多種,最常經驗到的則有下列四種:
  1.同時對比(simultaneous contrast):指兩種不同刺激同時出現而產生的對比。
  2.連續對比(successive contrast):指兩種不同刺激連續出現而產生的對比。
  3.明度對比(brightoess contrast):指兩種不同亮度刺激而產生的對比。
  4.顏色對比(color contrast):指兩種不同顏色同時呈現所產生的對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最大對比原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