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紫叢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紫叢海膽Echinostrephus molaris屬於長海膽科Echinometridae,分布於0~50公尺深的礁岩海域。身體及棘刺皆呈紫黑色,殼徑小,約在2~3公分以下,很少有超過5公分那麼大的個體。但其棘刺十分細長尖銳而且具有毒性,而生態習性與白尖紫叢海膽相似,是為植食性海膽 。此種海膽一年有兩次生殖季節,分別為5~7月及11~1月(Chen, 1989)。 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南部與離島礁岩海岸的數量居多。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紫叢海膽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長海膽科
棲所環境: 礁石區
拉丁種小名: molaris
拉丁屬名: Echinostrephus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Echinometr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0~1m 潮間帶及潮池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南部與離島礁岩海岸
中文目名: 海膽目
拉丁目名: Echinoida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紫叢海膽
英文名: Echinostrephus molaris
描述:
英名Burrowing Urchin, Boring Sea Urchin。體型小,體殼直徑大多在2公分以下,圓形,管足孔每3對排列成一弧狀。身體和棘刺都是淺藍色、灰色至紫黑色,棘刺細尖而長短不一,用側面較短的棘刺在岩石或石珊瑚(尤其是微孔珊瑚)上挖出比本身軀體大2至3倍深的圓柱狀洞穴匿居,以抗拒掠食者的攻擊,潛水者若不注意常會被刺傷,其刺易斷且有毒。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包括南非、莫三鼻克、肯亞、馬達加斯加、紅海、阿拉伯東南方、孟加拉灣、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新加坡、菲律賓、中國、臺灣、日本南部、澳洲、新幾內亞、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等地區,臺灣地區在東北角、蘭嶼、恆春半島等地區經常可見,在某些地區的密度極高,1平方公尺可達數十個個體。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