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蓋希文,喬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rshwin, George (1898-1937)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作曲家,生於布魯克林(Brooklyn),卒於好萊塢(Hollywood)。十二歲開始學習鋼琴,十六歲為生活而在流行音樂界工作,十八歲出版自己的第一張歌集,並私人向哥德馬克(R. Goldmark, 1872-1936)、柯維爾(H. Cowell, 1897-1965)與席林格(J. Schillinger, 1895-1943)學習正統音樂作曲理論。他的音樂風格,溶合了古典音樂的嚴謹和流行爵士樂的熱情。與舞蹈有關的作品:《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1924),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70)。《前奏曲》(Prelude, 1926),編舞摩里斯(M. Morris, 1992)。《一位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28),編舞席林(Schilling, 1964)。《脫衣舞》(Strip Tease),編舞德.米勒(A. De Mille, 1937)。《紐約人》(New Yorker),編舞馬辛(L. Massine, 1940)。《協奏曲》(Concerto),編舞羅賓斯(J. Robbins, 1982)。《蓋希文之夜:巴拿馬》(Gershwin-Abend: Panama),編舞尤力克(Ulrich, 1988)。電影配樂:《Goldwyn Folliés》(1938),編舞巴蘭欽(1938)。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蓋希文,喬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