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皇亞歷山大四世的教育政策 - 教育百科
教 | |
皇 | |
亞 | |
歷 | |
山 | |
大 | |
四 | |
世 | |
的 | |
教 | |
育 | |
政 | |
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ope Alexander IV's Educational Policy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皇亞歷山大四世的教育政策是指教皇亞歷山大四世(Alexander IV, 1254~1261年時在位)所推行的教育政策。由於亞歷山大四世推行與前任教皇相反的教育政策,並且限制大學教師罷課的行為,使得兩大教士團體(Mendicant Orders)道明派(Dominicans)與芳濟派(Franciscans)的托缽僧(friars)在大學中建立了地位,對於中世紀大學原先所享有的自由產生了一些威脅。 大約從十三世紀中期起,因為托缽僧兩大教團勢力的不斷增加,使得原已不太安寧的大學校園,又引起了陣陣漣漪。當時兩大教團都鼓勵僧侶進入大學中研修神學,但按當時大學規定,要進入神學院的學生,必須先進入文學院中修畢課程,由於托缽僧大多輕視世俗學科的價值,因而不情願進入文學院修習這些學科,加以托缽僧對於文學院中所要修習的拉丁文早已熟練,因此最後大學終於同意讓托缽僧們直接進入神學院中。不過當托缽僧的勢力正式進入大學後,由於兩大教團採行獨自授予托缽僧學位,又自設教學科目,他們的教學活動因而自成一個體系,獨立於大學之內;甚至於負責授予教師證書的教務長(Chancellor)也可不必經過一般教師取得證書的過程而授予這些托缽僧「教授通行權」(jus ubique docendi)。這些措施,在在都引發了大學中世俗教師的抗議,世俗教師與托缽僧教團間因而開始存在著緊張關係。 在巴黎大學於一二二九年及一二五三年所發生的學生事件中,世俗教師為了聲援被殺的學生而發起罷教運動,但卻遭到托缽僧的抵制,後者不與大學合作,既不罷教,也不理會遷徙的要求。在抗爭過程中,雖然先有教皇格里高里九世(Gregory IX, 1143~1241)支持大學教師的罷教行動,而發出敕令承認教師有罷教停課的權力,削弱了教長對於大學的支配權。但格里高里九世之後的亞歷山大四世卻推行了與其相反的教育政策,於一二五五年四月宣布敕令,規定罷教必須經過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同意後才能進行;而當時托缽僧已占有神學院教師總數三分之一以上。亞歷山大四世的對於大學的教育政策後來遭到大學教師們的堅決反對,雖然教師宣稱教皇的敕令為「死亡十字架」(quasi lignum mortis)而抵抗到底,不過在其教皇任內,托缽僧還是成功地鞏固了在大學中的地位。此種情形,只有當新任教皇繼位後才發生改變;加上十三世紀末,教皇與法國國王開始競相爭取對於大學的管轄權後,世俗教師團體在大學中的地位才又開始抬頭,托缽僧也逐漸喪失大部分原先在權力鬥爭中所得到的勝利果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皇亞歷山大四世的教育政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