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墨竹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mò zh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ò zhú
解釋:
國畫中用墨畫的竹子。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二.唐末二十七人》:「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筆力狂怪,不以傅彩為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墨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介紹: 文同(1018-1079),字與可,工詩文書法,所創墨竹畫法為後世所宗,譽為「湖州派」。
本幅畫一竿懸崖倒垂竹,主幹曲生,勁拔如龍。竹節留白,上下相扣。畫用中鋒筆法,筆尖使轉翻飛,配合墨色濃淡,一氣呵成,概括而生動地表現枝葉的俯仰向背。物象既鮮活又逼真,印證北宋畫家著重物象之理的時代性。雖無名款,但品質精良,世所罕見,又有二方作者印記,無疑為文同墨竹真蹟,更是北宋文人水墨畫的代表。
 
作者: 文同
作品年代:
作品尺寸:
圖片: 墨竹
資料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_墨竹
授權資訊: 相關規範均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0版」及「CC BY 4.0」辦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