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反覆低音;反覆低音變奏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ound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一、反覆低音是一種設於低音部的旋律句型。此句型有一或八小節長,在全曲中不停的反覆演奏,並作為樂曲的底部基礎。反覆低音的效果和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相類似〔見Ostinato〕,它在英國十六世紀後期及十七世紀的音樂中非常流行。二、反覆低音變奏曲是用反覆低音作為基礎,高音部在其上作變奏。反覆低音的句子有時會隨樂曲進行的變化而轉調。巴赫(J. S. Bach, 1685-1750)的《C小調帕薩喀牙舞曲》(Passacaglia in C minor for Organ)便是著名的例子,另外有一些夏康舞曲也用反覆低音變奏曲的形式。在聲樂曲中,這種反覆低音的形式是用以支持主唱部的進行。主唱部的曲調為了配合歌詞的長短句而產生不規則節奏,這種不規則的樂句在規則的反覆低音樂句之上進行,形成一種富有動態的感覺,英國作曲家菩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之歌劇《狄多與安尼亞》(Dido and Aneas)中,由狄多主唱的哀悼曲便是這種聲樂反覆低音變奏曲的例子。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反覆低音;反覆低音變奏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