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學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rabs and Arab Learning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學識在東西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的發展上,貢獻良多。在西方教育史及文化史上,阿拉伯人肩負了二項重大的使命:其一將東方一些印度文化傳入了歐洲;其二,保存了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學術思想,然後於第十世紀再傳入歐洲。西元前二三二年,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征服了埃及;此後,埃及分別受到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英國人的統治。西元第六、第七世紀回教文化興起,回教徒曾占據北非及西班牙等地區。一般以為阿拉伯人改良了印度人的算術及幾何而將之傳入歐洲,阿拉伯數字亦係由印度人發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第十一、十二世紀著名學者阿威森那(Avicenna, 980~1037)及阿貝勒斯(Averroës, 1126~1198),二人均係阿拉伯人,他們曾經將亞里斯多德哲學及其他學術傳入歐洲,引發阿奎納(Thomas Aquinas, 1225~1274)之獨鍾亞里斯多德哲學思想之研究與闡述。此外,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物理、化學、植物、地質、地理、外科醫學、藥劑、歷史等學術研究亦卓著貢獻。阿拉伯人的學術思想,對歐洲人的自然科學研究的復興,提供了不少幫助,尤其是將觀察與實驗的研究方法傳入歐洲為然。當基督徒仍將聖者的骨頭為病人醫治疾病時,阿拉伯人已實施外科手術,為病人治病了。另外,一般回教徒所占據的城市,多設有學院(College)及大學,阿拉伯、猶太及基督教學者講學其間,蔚為學術重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學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