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山林講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山林講學為我國古代一種風氣,亦為後世書院之濫觴。在我國教育史中,溯自東漢以來,已有士人讀書山林之風;當時因官學過分重視師傳家法,不能滿足才俊之士之想望,因而私學興起,不少士人在山林講學。迨魏晉南北朝,佛教興盛,僧侶亦多兼通經史,士子就學山林寺院,已蔚為一時風尚。嚴耕望在所著〔唐史研究叢稿〕一書中,有〔唐人習業山林寺院之風尚〕一文,列舉南北東西名山勝地二百二十有七,足以證明唐代士人讀書山林風氣之盛。
  又唐代施行科舉考試,平民寒士均可自由報考;惟彼等家無藏書,而山林寺院則設有義學院及藏書閣,可滿足平民寒士之需要。且唐代進士考試重詩賦,吟詩作賦尚靈性,山林寺院方為最佳的讀書環境。從此山林讀書苦學成名者,代不乏人,不一一具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山林講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