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崗位消差論(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祝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崗位消差論」是隨著崗位培訓的開展而提出的一種職後職業教育和培訓理論。其論點主要有:
  1.崗位是現代社會生產組織的「細胞」,每個生產崗位,必然有確定的職責和對生產勞動者的確定的要求;所有的從業人員,都要在確定的崗位上參加生產勞動,並要具備應有的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但隨著產業技術發展,從業人員的知能常會與崗位工作要求產生「差距」,而消除這種差距應該成為崗位建設的重要任務。
  2.這種「差距」,首先表現於剛剛從業、即將上崗或從業多年而要轉崗、晉升的人員,為消除這類「差距」,就要進行上崗資格培訓(或稱「達標培訓」、「規範性培訓」)。對已經合格上崗的當班人員來說,由於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新的工藝、新的材料或進行體制改革,也會出現新的「差距」,為消除這類「差距」就要進行適應性培訓(或稱「新項目培訓」、「應急培訓」)。
  3.在培訓過程中,首先要對〔崗位規範〕或〔新項目規範〕中所規定的崗位人員必備能力進行分析,找出受訓人員能力與〔規範〕所要求能力之間的「差距」;最後,針對「差距」,確定具體的培訓計畫、教材,實施培訓,消除「差距」,達到〔規範〕要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崗位消差論(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