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嵎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ㄢ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山彎曲的地方。
    【例】巖嵎
  2. 邊側、角落。通「隅」。
    【例】南嵎、海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山彎曲的地方。《字彙.山部》:「嵎,山曲曰嵎。」《西遊記》第七三回:「香蘭圍石屋,芳草映巖嵎。」
2.角落。通「隅」。晉.支遁〈述懷詩〉二首之一:「惚怳迴靈翰,息肩棲南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山名。《說文解字.山部》:「嵎,封嵎之山,在吳楚之閒,汪芒之國。」唐.柳宗元〈天對〉:「封嵎之守,其橫九里。」

2. 山彎曲險峻處。如:「負嵎頑抗」。《字彙.山部》:「嵎,山曲曰嵎。」《孟子.盡心下》:「虎負嵎,莫之敢攖。」《西遊記》第七三回:「香蘭圍石屋,芳草映巖嵎。」

3. 邊緣、角落。通「隅」。晉.支遁〈述懷〉詩二首之一:「惚怳迴靈翰,息肩棲南嵎。」南朝宋.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歸客遂海嵎,脫冠謝朝列。」

注音: 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